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永天聖道寶禪院 天地廟

|公告|助印佛經手抄本發送二十一萬本廣結善緣 啟發眾生一心向善

助印 佛經手抄本

秉持

南海觀世音

慈悲博愛 宗教精神

心存善念 廣結善緣

阿彌陀佛

感恩合十

永天聖道寶禪院

結緣地址:花蓮縣吉安鄉南海十街164號

結緣電話:03-8422626

(AM9:00~中午12:00)(PM14:00~PM17:00)

結緣傳真: 03-8421741

稅捐統一編號:98757417

花寺發字第一一四號

免稅憑證文號:北區國稅花縣二字第0921014599號



 

|發送佛經手抄本放置地區

17年共印製83次,前後放置約二十一萬多本,跟廣大信眾廣結善緣一年印製四次佛經書手抄本,發送台灣本島全省各大男子女子監獄、各縣市戒治所、各縣市少年觀護所,廣結善緣。

 

|廣結善緣發送處、發送佛經手抄本放置在各大小廟寺地區 廣結善緣,阿彌陀佛,感恩合十

印製佛經文送人與一起寫經的這種人 ( 法施 )可以得到下列五種福報

(一) 長壽 —— 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寫經以後, 不造殺業,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長壽的果報。

(二) 大富—— 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寫經以後, 不去偷盜,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大富的果報。

(三) 端正 —— 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寫經以後, 心平氣和,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長相端莊的果報。

(四) 尊貴 —— 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寫經以後, 會信仰佛法, 歸依三寶,所以施者將來能 感到 尊貴和有名望的果報。

(五) 聰明 —— 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寫經以後,領悟力會增長, 而且容易明白經文微妙的道理跟禪

機,所 以施者將來能感得聰明的果報!

 

【佛菩薩開示

因應眾生普化,大慈大悲,功過福德,消災解厄,祈求每一眾生,得平安、身體健康,諸事順遂,人生圓滿,福德普化,趨吉避凶,好照臨門。

【分享】

(一)為什麼許多人做好事卻沒有好報呢?

因為他的身、口、意缺口太多,福報功德自然也會漏了。布施行善,若是心不甘、情不願,讓受者尊嚴受到傷害,如此縱有善行,布施的功德也會漏了。

幫忙別人做了不少好事,若你一直抬高自己,自我膨脹,別人不服氣,反而對你訾議,這就是你的功德有漏了。

平日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積聚不少功德福報。單突遇逆境,就大發牢騷,口不擇言,怨天尤人,原本的義行福報,就會漏了。

一面賺錢,一面浪費;一面種植,一面踐踏,這就是有漏的世間,有漏的眾生。謹言慎行、攝身防意,千萬不要讓三業(身、口、意 )而把我們的『福報漏了』。

(二)(佛陀)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已經昭告人間了,『業力』說

業,是身、口、意的行為,有善業、惡業、無記業。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只要是身、口、意所造作的善惡業等,都會像電腦一樣,在業的倉庫裡有了儲存。

因緣會遇時,業報還自受,等到善惡業的因緣成熟了,一切還得自作自受,這是因果業報不變的定律。業力實在是佛陀一個偉大的發現。

人,從過去的生命延續到今生,從今生的生命可以延續到來世,主要就是業力像一條繩索,它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聯繫在一起,既不會散失,也不會缺少一點點。

生命不死,就是因為有業的關係,像春去秋來,像秋涼轉為春暖;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切都是循環,都是輪迴。

有為法什麼都可以毀壞,只有生命的密碼,永遠不壞,永遠存在。

基因,只能說明個己生命體的因素,但佛教的業力,不但有個體的業,所謂別業另外還有 共業。例如,為什麼有的人同生在一個家庭裡?同生於一村,同生於一族?這都是共業。各方的人士同在一條船上,或同在一架飛機上失事了,有的人命喪黃泉,有的人大難不死,這就是“共業”中又有“別業”的不同。

所以科學家們發現了生命的密碼—基因,希望能再發展出生命共同體的基因—相互的關係。生命的密碼,由於基因的不同,於是發展出不同的生命體。吾人的業力會現行、會有果報,所謂現報、生報、後報。『現報』就如種子,春耕秋收;『生報』就是今年播種,明年收成;『後報』則是今年播種,多年以後才能收成。

所謂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而已。遠禍求福,人人都希望趨吉避凶、求福遠禍,然而世事多變,一切都不能盡如人意。當遭遇到財物損失、家人不幸、自身災難時,不要完全怨天尤人,禍福已經成形,等於火勢蔓延,不易撲滅,應心存慈悲、正直,有時候禍患反而轉變為福報。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禍福的看法,都應該知道所謂『禍福』都是『因果』的寫照,因果都是禍福的定律,平時應該注意所行所為,要培養福德、因緣,如此自能消災免禍。

一般人最易疏忽的,就是人在得意的時候,往往埋下了“驕恣必敗”的種子,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佛法說:禍莫大於有『三毒』,三毒就是貪、瞋、痴;《菜根潭》也說: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假如吾人想要避禍求福,應該自我修身養性,例如:閉門思過、躬自反省、多結善緣、增長慈心、去除恚恨等。

所謂正知正見,無有自私邪執,如此,管它『禍兮福兮』,必然能夠得福而遠禍矣!得失各有因緣。是我的,不必力爭,自會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計取得,也會隨風而逝。有時候得也不好,有時候失也不壞,得失之間,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

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運用,失去時,只要你有足夠的條件,它也會再來。人生,失去了金錢、資用,會有再來的時候,失去人格、道德,不容易恢復,得人容易,得人心難,得人心難,失人心容易,得失之間,富含人生哲理。

(三)佛教主張多聞熏習,又謂熏修德業

品德的修養,除了靠古聖先賢、父母師長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環境』可以使一個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氣質。

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有了善因業種,又何愁人生沒有善緣果報呢?




佛經上載明闡述過,佛有三不能

第一佛不能替眾生轉定業(自己的業力,得靠自己,積蔭德,積陽德,存好心,行善念,身做好事,功過相抵來慢慢相抵);

第二是佛不能渡無緣之人;

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




學佛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無處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內心。佛不是要我們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並不能代表本質的相同。佛是心靈打造的幻象,太過於執著外在,反而會迷失其。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

有佛心的人不去看眾生的錯,只看到眾生的過錯卻看不到自己過失的人,枉談『佛』字。要認清自己,看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要看清楚事情的後果,因為你要對那個後果負責。不要把生命浪費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對己對事負責,便是與佛有緣。

學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個道理,一個好老師再肯教,而學生不肯學,老師總不能變戲法式的將學生弄得有知識。佛不是原始民間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測的那種玄乎的、萬能的神仙 ,

絕不可能變戲法式的把我們變得同他一樣,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給我們一種理論和方法,無法替我們創造或發明什麼。 當然,佛門常講『諸行無常』,因緣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世上絕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一切都在自己每天身,口,意,念,演變中,我們只要有一顆渴望真、善、美的心,有著終極意義上嚮往獲得智慧與真理的追求,我們就是『有緣人』。當機緣與因果成熟了,自會對佛法生出嚮往和信任,自然就會被『正法接引』。

無緣不是絕緣,只是當下無緣,一切都是變化的,人的成長和價值取向更是同樣如此,因此,關於有緣無緣,我們也不能以眼下暫有的現象而輕率地下定論,祝福眾生人人都有佛緣!

(四)所謂「個人生死個人了,個人業報個人消

就是說每一個人的生死煩惱,都要靠自己從修行中獲得解脫,即使親如父母兄 弟,也不能代替;就像吃飯一樣,自己吃,自己飽,誰也不能幫誰吃飯。我們無法代任何人受報,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我們受報。

我們得靠自己一步一腳印,點點滴滴的努力,在生活中修行,才最可靠,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拜懺之所以有效,並不是說我們懺悔了,自己的果報、罪業,就可以推給佛菩薩而一筆勾銷。對佛懺悔,並不是求佛赦罪,而是求佛證明,向佛坦白自己所作 的罪業,下定決心,不再故意作惡。

佛菩薩是無法代人受報的,只能幫我們做擔保,保證我們積欠的債務將來會慢慢償還,讓我們先暫時渡過難關,眼前不那麼痛苦。每人一生都有一本「功德存摺」,做一個善良的生命吧,生命因為善良而美麗,這世界會因為生命的善良而變得美好。

(五)道理不在懂不懂只在做不做

平安難求,平安時,人往往就會出現「雜念」想要好能否更好。此時此刻「貪、瞋、癡、疑、慢」就不知不覺的起來了。所以「人」會苦,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心。








512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